《针灸甲乙经·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发卒》

  厥心痛,与背相引,善 ,如从后触其心,身伛偻者,肾心痛也。先取京骨、昆仑,发针立已,不已取然谷。厥心痛,暴泄,腹胀满,心痛尤甚者,胃心痛也,取大都、太白。厥心痛,如锥刺其心,心痛甚者,脾心痛也,取然谷、太冲。厥心痛,色苍苍如死状,终日不得太息者,肝心痛也,取行间、太冲。厥心痛,卧若徒居,心痛乃间,动行痛益甚,色不变者,肺心痛也,取际、太渊。真心痛,手足青至节,心痛甚,旦发夕死,夕发旦死。

  心下(一本作痛)不可刺者,中有盛聚,不可取于俞,肠中有虫瘕,有 蛟,不可取以小针。心腹痛,发作肿聚,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,腹中热渴HT (音涎)者,是 蛟也。以手聚按而坚持之,无令得移,以大针刺之,久持之,虫不动,乃出针。心痛引腰脊欲呕,刺足少阴。心痛腹胀涩涩然,大便不利,取足太阴。心痛引背不得息,刺足少阴;不已,取手少阴。心痛引少腹满,上下无常处,溲便难,刺足厥阴。心痛,但短气不足以息,刺手太阴。

  心腹中卒痛而汗出,石门主之。

  厥心痛,与背相引,善 ,如从后触其心,身伛偻者,肾心痛也。先取京骨、昆仑,发针立已,不已取然谷。厥心痛,暴泄,腹胀满,心痛尤甚者,胃心痛也,取大都、太白。厥心痛,如锥刺其心,心痛甚者,脾心痛也,取然谷、太冲。厥心痛,色苍苍如死状,终日不得太息者,肝心痛也,取行间、太冲。厥心痛,卧若徒居,心痛乃间,动行痛益甚,色不变者,肺心痛也,取际、太渊。真心痛,手足青至节,心痛甚,旦发夕死,夕发旦死。

  心下(一本作痛)不可刺者,中有盛聚,不可取于俞,肠中有虫瘕,有 蛟,不可取以小针。心腹痛,发作肿聚,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,腹中热渴HT (音涎)者,是 蛟也。以手聚按而坚持之,无令得移,以大针刺之,久持之,虫不动,乃出针。心痛引腰脊欲呕,刺足少阴。心痛腹胀涩涩然,大便不利,取足太阴。心痛引背不得息,刺足少阴;不已,取手少阴。心痛引少腹满,上下无常处,溲便难,刺足厥阴。心痛,但短气不足以息,刺手太阴。

  心腹中卒痛而汗出,石门主之。

  心痛有三虫,多HT ,不得反侧,上脘主之。心痛有寒,难以俯仰,心疝气冲胃,死不知人,中脘主之。心痛上抢心,不欲食,支痛引鬲,建里主之。胸胁背相引痛,心下混混,呕吐多唾,饮食不下,幽门主之。脾逆气寒,次急烦心,善唾哕噫,胸满激呼,胃气上逆,心痛(《千金》作肺胀胃逆),太渊主之。心膨膨痛(《千金》烦闷乱),少气不足以息,尺泽主之。心痛,侠白主之。卒心中痛,螈 互相引,肘内廉痛,心敖敖然,间使主之。心痛,衄哕呕血,惊恐畏人,神气不足, 门主之。心痛卒咳逆,尺泽主之,出血则已。卒心痛,汗出,大敦主之,出血立已。胸痹引背时寒,间使主之。胸痹心痛,肩肉麻木,天井主之。胸痹心痛,不得息,痛无常处(《千金》∶不得反侧),临泣主之。

  心疝暴痛,取足太阴、厥阴,尽刺之血络。喉痹舌卷,口干烦心,心痛,臂表痛(《灵枢》及《太素》俱作臂内

  心痛有三虫,多HT ,不得反侧,上脘主之。心痛有寒,难以俯仰,心疝气冲胃,死不知人,中脘主之。心痛上抢心,不欲食,支痛引鬲,建里主之。胸胁背相引痛,心下混混,呕吐多唾,饮食不下,幽门主之。脾逆气寒,次急烦心,善唾哕噫,胸满激呼,胃气上逆,心痛(《千金》作肺胀胃逆),太渊主之。心膨膨痛(《千金》云烦闷乱),少气不足以息,尺泽主之。心痛,侠白主之。卒心中痛,螈 互相引,肘内廉痛,心敖敖然,间使主之。心痛,衄哕呕血,惊恐畏人,神气不足, 门主之。心痛卒咳逆,尺泽主之,出血则已。卒心痛,汗出,大敦主之,出血立已。胸痹引背时寒,间使主之。胸痹心痛,肩肉麻木,天井主之。胸痹心痛,不得息,痛无常处(《千金》云∶不得反侧),临泣主之。

  心疝暴痛,取足太阴、厥阴,尽刺之血络。喉痹舌卷,口干烦心,心痛,臂表痛(《灵枢》及《太素》俱作臂内

针灸甲乙经简介

针灸甲乙经》,又称《黄帝甲乙经》《黄帝三部针经》《黄帝针灸甲乙经》。西晋·皇甫谧撰,12卷,128篇,成书于公元282年。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,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,包括病因、病机、症状、诊断、取穴、治法和预后等。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,厘定了腧穴,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、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,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。

皇甫谧总结了魏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,吸收了《素问》《针经》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》的精华,删其浮辞,除其重复,做了十分繁重的选材整理工作,并加入了自己的实践经验而著成本书。
有北宋熙宁二年初刊本、南宋及元刊本、明正统二年(1437)重刊本、嘉靖刊本及《医统正脉》刊本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