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针灸甲乙经·经脉第一(上)》

  公问曰∶外揣言浑束为一,未知其所谓,敢问约之奈何?黄帝答曰∶寸口主内,人迎主外,两者相应,俱往俱来,若引绳,大小齐等,春夏人迎微大,秋冬寸口微大者,如是者名曰平人。人迎大一倍于寸口,病在少阳,再倍病在太阳,三倍病在阳明。盛则为热,虚则为寒,紧则为痛痹,代则乍甚乍间。盛则泻之,虚则补之,紧则取之分肉,代则取之血络,且饮以药,陷下者则从而灸之,不盛不虚者,以经取之,名曰经刺。人迎四倍名曰外格。外格者,且大且数。则死不治。必审按其本末,察其寒热,以验其脏腑之病。寸口大一倍于人迎,病在厥阴,再倍病于少阴。盛则胀满,寒则食不消化,虚则热中出糜,少气溺色变,紧则为痛痹,代则乍寒乍热,下热上寒(《太素》作代则乍痛乍止)。盛则泻之,虚则补之,紧则先刺之而后灸之,代则取血络而后调(《太素》作泄字)之,陷下者则从而灸之。陷下者,其脉血结于中,中有着血则血寒,故宜灸。不盛不虚,以经取之。寸口四倍者,名曰内关。内关者,且大且数,则死不治。必审按其本末,察其寒热,以验其脏腑之病,通其荥俞,乃可传于大数。大曰盛则从泻,小曰虚则从补。紧则从灸刺之,且饮药。陷下则从灸之。不盛不虚,以经取之。所谓经治者,饮药,亦用灸刺。脉急则引,脉代(一本作脉大以弱)则欲安静,无劳用力。

  黄帝问曰∶病之益甚,与其方衰何如?岐伯对曰∶外内皆在焉。切其脉口滑小紧以沉者,病益甚在中;人迎脉大紧以浮者,病益甚在外。其脉口浮而滑者病日进,人迎沉而滑者病日损。其脉口滑而沉者,病日进在内;其人迎脉滑盛以浮者,病日进在外。脉之浮沉及人迎与气口气大小齐等者,其病难已。病在脏,沉而大者其病易已,以小为逆;病在腑,浮而大者,其病易已。人迎盛紧者伤于寒,脉口盛紧者伤于食。其脉滑大以代而长者,病从外来。目有所见,志有所存,此阳之并也,可变而已。曰∶平人何如?曰∶人一呼脉再动,一吸脉亦再动,呼吸定息,脉五动,闰(疑误)以太息,名曰平人。平人者,不病也。常以不病之人,以调病患。医不病,故为病患平息以调之。人一呼脉一动,一吸脉一动者,曰少气。人一呼脉三动而躁,尺热曰病温,尺不热脉滑曰病(《素》作脉涩曰痹)。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,脉绝不至曰死,乍疏乍数曰死。人常禀气于胃,脉以胃气为本,无胃气曰逆,逆者死。持其脉口,数其至也,五十动而不一代者,五脏皆受气矣。四十动而一代者一脏无气,三十动而一代者二脏无气,二十动而一代者三脏无气,十动而一代者四脏无气,不满十动而一代者五脏无气,与之短期,要在终始,所谓五十而一代者,以为常也,以知五脏之期也。与之短期者,乍数乍疏也。

  肝脉弦,心脉钩,脾脉代,肺脉毛,肾脉石。

  心脉来,累累然如连珠,如循琅 曰平。累累(《素》作喘喘)连属,其中微曲曰病,前钩后居,如操带钩曰死。

  肺脉来,厌厌聂聂,如循(《素问》作落)榆叶曰平。不上不下,如循羽曰病。如物之浮,如吹毛曰死。

  肝脉来,软弱招招,如揭长竿末梢曰平。盈实而滑,如循长竿曰病。急而益劲,如新张弓弦曰死。

  脾脉来,和柔相离,如鸡足践地曰平。实而盈数,如鸡举足曰病。坚锐如之喙,如鸟之距,如屋之漏,如水之流曰死。

  肾脉来,喘喘累累如钩,按之坚曰平。来如引葛,按之益坚曰病。发如夺索,辟辟如弹石曰死。

  脾脉虚浮似肺,肾脉小浮似脾,肝脉急沉散似肾。

  曰∶见真脏曰死,何也?曰∶五脏者皆禀气于胃,胃者五脏之本。脏气者,皆不能自致于手太阴,必因于胃气乃能至于手太阴。故五脏各以其时,自为而至于手太阴。故邪气胜者,精气衰也。故病甚者,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,故真脏之气独见,独见者病胜脏也,故曰死。

  春脉,肝也,东方木也,万物之所始生也。故其气软弱轻虚而滑,端直以长,故曰弦。反此者病。其气来实而强,此谓太过,病在外;其气来不实而微,此谓不及,病在中。太过则令人善忘,忽忽眩冒而癫疾;不及则令人胸满(一作痛)引背,下则两胁 满。

  夏脉,心也,南方火也,万物之所盛长也。故其气来盛去衰,故曰钩。反此者病,其气来盛去亦盛,此谓太过,病在外;其气来不盛,去反盛,此谓不及,病在内。太过则令人身热而骨痛(一作肤痛),为浸淫;不及则令人烦心,上见咳唾,下为气泄。

  秋脉,肺也,西方金也,万物之所收成也。故其气来轻虚以浮,来急去散故曰浮。反此者病。其来毛而中央坚,两傍虚,此谓太过,病在外;其气来毛而微,此谓不及,病在中。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,愠愠然;不及则令人喘呼,少气而咳,上气见血,下闻病音。

  冬脉,肾也,北方水也,万物之所合藏也。故其气来沉以濡(《素问》作搏),故曰营。反此者病。其气来如弹石者,此谓太过,病在外;其去如数者,此谓不及,病在中。太过则令人解 ,脊脉痛而少气,不欲言;不及则令人心悬如病饥。(《素问》下有 中清,脊中痛,小腹满,小便变赤黄四句)

  脾脉,土也,孤脏,以灌四傍者也。其善者不可见,恶者可见。其来如水之流者,此谓太过,病在外;如鸟之喙者,此谓不及,病在中。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;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,名曰重强。

针灸甲乙经简介

针灸甲乙经》,又称《黄帝甲乙经》《黄帝三部针经》《黄帝针灸甲乙经》。西晋·皇甫谧撰,12卷,128篇,成书于公元282年。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,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,包括病因、病机、症状、诊断、取穴、治法和预后等。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,厘定了腧穴,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、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,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。

皇甫谧总结了魏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,吸收了《素问》《针经》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》的精华,删其浮辞,除其重复,做了十分繁重的选材整理工作,并加入了自己的实践经验而著成本书。
有北宋熙宁二年初刊本、南宋及元刊本、明正统二年(1437)重刊本、嘉靖刊本及《医统正脉》刊本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