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针灸大成·六筋》

  手六筋,从大指边,向里数也。

  第一、赤筋:乃浮阳属火,以应心与小肠。主霍乱,外通舌;反则燥热,却向干位掐之,则阳自然即散也。又于横门下本筋掐之,下五筋仿此。

  第二、青筋:乃纯阳属木,以应肝与胆。主温和,外通两目;反则赤涩多泪,却向坎位掐之,则两目自然明矣。

  第三、总筋:位居中属土,总五行,以应脾与胃。主温暖,外通四大板门;反则主肠鸣霍乱,吐泻痢症,却在中界掐之,四肢舒畅矣。

  第四、赤淡黄筋:居中分界,火土兼备,以应三焦。主半寒半热,外通四大板门,周流一身;反则主壅塞之症,却向中宫掐之,则元气流通,除其壅塞之患矣。

  第五、白筋:乃浊阴属金,以应肺与大肠。主微凉,外通两鼻孔;反则胸膈胀满,脑昏生痰,却在界后掐之。

  第六、黑筋:乃重浊纯阴,以应肾与膀胱。主冷气,外通两耳;反则主尪羸昏沉,却在坎位掐之。

  内热外寒,掐浮筋止。作冷,掐阳筋即出汗。

  诸惊,掐总筋可治。作寒,掐心筋即转热。

  作热,掐阴筋即转凉。内热外热,掐肾筋止。
  
  手面图

  脾土赤色,主食热,青色主食寒。

  大肠经赤红色,主泻痢,青色主膨胀。

  小肠经赤色,主小便不通,青色主气结。

  心经赤红色,主伤寒,青色主多痘。

  三焦经青红色,主上焦火动,一寒一热。

  紫色主中焦火动发热。青色主下焦动阴也。

  肺经筋见多嗽,主痰热。

  肝经赤红色,主伤食,青紫色主痞块。

  肾经筋见,主小便涩,赤轻青重。

  命门青红色,主元气虚,青黑色主惊。

  五指梢头冷,主惊。中指热,伤寒。中指冷,主麻痘疹。

  掌中五色属五脏。

  诸经脉俱隐不见,是伏于掌心,当以灯照之,则可辨症候,宜发汗表出。亦有掌心关上下有筋者,无定形定色,临推验看治。

  掐足诀

  凡掐男左手右足,女右手左足。

  大敦穴:治鹰爪惊,本穴掐之就揉。

  解溪穴:治内吊惊,(一名鞋带)。往后仰,本穴掐之就揉。

  中廉穴:治惊来急,掐之就揉。

  涌泉穴:治吐泻,男左转揉之,止吐;右转揉之,止泻。女反之。

  仆参穴:治脚掣跳,口咬,左转揉之补吐,右转补泻。又惊又泻又吐,掐此穴及脚中指效。

  承穴:治气吼发热,掐之又揉。

  委中穴:治望前扑,掐之。

针灸大成简介

针灸大成》,针灸专著,又名《针灸大全》,10卷。明杨继洲(济时)撰,刊于万历二十九年(1601年)。杨氏根据家传《卫生针灸玄机秘要》(简称《玄机秘要》),参考明以前20余种针灸学著作,并结合作者针灸临床经验编成此书。卷1首载仰、伏人周身总穴图,针道源流,次载《针灸直指》,包括选自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17篇有关针灸论述;卷2为周身经穴赋、百症赋、标幽赋等10篇针灸歌赋;卷3为五运、六气歌、百穴法歌等20篇歌赋及针灸问答;卷4为仰伏人尺寸图、背俞、腹部穴歌、中指取寸、九针论、针法补泻、针灸禁忌等;卷5为井荥俞原经合穴、子午流注针法、灵龟八法等;卷6、7为五脏六腑、十四经穴之主治、经穴歌、考证法、奇经八脉、经外奇穴等;卷8载《神应经》穴法及诸风、伤寒、痰喘咳嗽等临床各科疾病针灸取穴法;卷9选录各家针法及灸法,并附杨氏本人之针灸医案;卷10附陈氏(佚名)《小儿按摩经》(系现存最早之小儿按摩专书,赖此书之转载而得以流传)。本书较全面论述针灸理论、操作手法等,并考定腧穴名称和部位,记述历代名家针灸医案,为对明以前针灸学术的又一总结,是学习研究针灸的重要参考著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