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战国策·或谓公仲》

  或谓公仲曰:“今有一举而可以忠于主,便于国,利于身,愿公之行之也。今天下散而事秦,则韩最轻矣;天下合而离秦,则韩最弱矣;合离之相续,则韩最先弱矣。此君国长民之大患也。今公以韩先合于秦,天下随之,是韩以天下事秦,秦之德韩也厚矣。韩与天下朝秦,而独厚取德焉,公行之计,是其于主也至忠矣。天下不合秦,秦令而不听,秦必起兵以诛不服。秦久与天下结怨构难,而兵不决,韩息士民以待其亹,公行之计,是其于国也,大便也。昔者,周佼以西周善于秦,而封于梗阳;周启以东周善于秦,而封于平原。今公以韩善秦,韩之重于两周也无计,而秦之争机也,万于周之时。今公以韩为天下先合于秦,秦必以公为诸侯,以明示天下,公行之计,是其于身大利也。愿公之加务也。”

《战国策·或谓公仲》翻译及注释

  有人对公仲说;“现在有一种做法可以对国君尽忠,对国家有益,对自己有利,希望您去实现它。如今假如天下诸侯分散着去服事秦国,那么韩国是最受到轻视的;假如天下诸侯联合起来背离秦国,那么韩国是最弱小的;如果天下诸侯联合对抗泰国的做法断断续续,那么韩国就是最先遇到危险的,这是统治国家、统率百姓的大患。现在如果您让韩国先同秦国联合,天下诸侯跟从韩国,这是韩国带领天下诸侯侍奉秦国,秦国一定会深深地感激韩国。韩同天下诸侯一样朝拜秦国,却独自领受了秦国深深的感激,您实行这样的计策,这对于国君来说,也算是最忠心了。如果天下诸侯不同秦国联合,秦国发布命令却没有谁听从,秦国必然会兴兵讨伐不服的诸侯。秦国长时闯地与天下诸侯结仇交战,战争没有结果,韩国趋机休养土卒、百姓等待有利的时机,您推行这条计策,这对于国家,是非常有益的。从前,周佼让西周同秦国亲近,受封予梗阳;周启让东周同秦国联合,受封于平原。现在如果您让韩国亲近秦国,韩国的重要之处比起两周来,无可计数,而秦国争着与韩国结交的愿望,超过同两周结交时的万倍。如今您如果让韩国在天下诸侯之前同秦国联合,秦国一定会推举您傲诸侯,来昭示天下,您推行这条计策,这对于您自身来说,是非常有利的,希望您加紧努力实施。”
战国策简介
战国策》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,又称《国策》。记载了西周、东周及秦、齐、楚、赵、魏、韩、燕、宋、卫、中各国之事,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,止于秦灭六国,约有240年的历史。分为12策,33卷,共497篇,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,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。 本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貌,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。《战国策》一书的思想倾向,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,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。 《国策》曾被斥之为“邪说”、“畔经离道之书”。“《战国策》基本上自成一家。其道德哲学观多取道家,社会政治观接近法家,独与儒家抵牾不合,因而为后世学者所诟病。” 作者并非一人,成书并非一时,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。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,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。宋时已有缺失,由曾巩作了订补。有东汉高诱注,今残缺。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,作新注。吴师道作《战国策校注》,近代人金正炜有《战国策补释》,今人缪文远有《战国策新校注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