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战国策·说张相国》

  说张相国曰:“君安能少赵人,而令赵人多君?君安能憎赵人,而令赵人爱君乎?夫胶漆,至韧也,而不能合远;鸿毛,至轻也,而不能自举。夫飘于清,则横行四。故事有简而功成者,因也。今赵万乘之强国也,前漳、滏,右常,左河间,北有代,带甲百万,尝抑强齐,四十余年而秦不能得所欲。由是观之,赵之于天下也不轻。今君易万乘之强赵,而慕思不可得之小梁,臣窃为君不取也。”君曰:“善。”自是之后,众人广坐之中,未尝不言赵人之长者也,未尝不言赵俗之善者也。

《战国策·说张相国》翻译及注释

  有人游说张相国说:“您哪里能轻视赵国人,反而使赵国人尊重您?您哪里能憎恶赵国人,反而使赵国人爱戴您呢?胶漆是最粘的东西,可是不能把两个相距很远的东西粘合在一起;鸿毛是最轻的东西,可是不能自己举起自己。飘浮在清之中,那么才能在四海横行。所以事情有用简单办法就能成功的原因,是有所依凭。如今赵国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强国,它前面有天堑漳河、滏水,右面有险峻的常山,左面有河间那样的粮仓,北面有代地的丰富物产,有甲兵百万,曾经抑制过强大的齐国,四十多年来秦国不能得到它所想要得到的东西。由此看来,赵国在天下是不容轻视约。如今您轻视拥有万辆兵车的强大赵国,而爱慕思念不可能得到的小小魏国,臣下私下认为您的想法是不可取的。”

  张相国说:“好。”从此以后,在大庭广众之中,张相国没有不谈论赵国人长处的。没有不谈论赵国美好风俗的。
战国策简介
战国策》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,又称《国策》。记载了西周、东周及秦、齐、楚、赵、魏、韩、燕、宋、卫、中山各国之事,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,止于秦灭六国,约有240年的历史。分为12策,33卷,共497篇,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,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。 本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,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。《战国策》一书的思想倾向,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,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。 《国策》曾被斥之为“邪说”、“畔经离道之书”。“《战国策》基本上自成一家。其道德哲学观多取道家,社会政治观接近法家,独与儒家抵牾不合,因而为后世学者所诟病。” 作者并非一人,成书并非一时,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。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,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。宋时已有缺失,由曾巩作了订补。有东汉高诱注,今残缺。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,作新注。吴师道作《战国策校注》,近代人金正炜有《战国策补释》,今人缪文远有《战国策新校注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