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战国策·或谓皮相国》

  或谓皮相国曰:“魏杀吕辽而卫兵,亡其北阳而梁危,河间封不定而齐危,文信不得志,三晋倍之忧也。今魏耻未灭,赵患又起,文信侯之忧大矣。齐不从,三晋之心疑矣。忧大者不计而构,心疑者事秦急。秦、魏之构,不待割而成。秦从楚、魏攻齐,独吞赵,齐、赵必俱亡矣。”

《战国策·或谓皮相国》翻译及注释

  有人对皮相国说:“魏国杀吕辽而卫国遭到了秦兵的进攻,失掉了比阳而魏国危急,河间的疆界不确定赵国就危险了。文信侯的愿望没有满足,这是韩、赵、魏的忱患。如今魏国的耻辱没消,赵国的祸患又发生了,对文信侯的忧虑就更太了。齐国不参加合纵,韩、赵、魏就产生了合纵不能成功的疑心。忧虑大的国家没有很好谋划就与泰国构和,心中怀疑合纵不成的国家急于事奉秦国。秦国、魏国的构和,没等割地就成功了。秦围跟楚国、魏国一起进攻齐圈,独自吞并赵国,齐国、赵国一定一起灭亡了。”

战国策简介
战国策》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,又称《国策》。记载了西周、东周及秦、齐、楚、赵、魏、韩、燕、宋、卫、中各国之事,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,止于秦灭六国,约有240年的历史。分为12策,33卷,共497篇,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,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。 本书亦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貌,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。《战国策》一书的思想倾向,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,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。 《国策》曾被斥之为“邪说”、“畔经离道之书”。“《战国策》基本上自成一家。其道德哲学观多取道家,社会政治观接近法家,独与儒家抵牾不合,因而为后世学者所诟病。” 作者并非一人,成书并非一时,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。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,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。宋时已有缺失,由曾巩作了订补。有东汉高诱注,今残缺。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,作新注。吴师道作《战国策校注》,近代人金正炜有《战国策补释》,今人缪文远有《战国策新校注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