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食疗本草·吴茱萸〈温〉》

  (一)上主治心痛,下气,除咳逆,去脏中冷。能温脾气消食。〔卷·嘉〕

  (二)又方,生树皮∶上牙疼痛痒等,立止。〔卷·嘉〕

  (三)又,(患瘙痒痛者),取茱萸一升,清五升,二味和煮,取半升去滓,以汁微暖洗。〔卷·嘉〕

  (四)如中贼风,口偏不能语者,取茱萸一升,美清酒四升,和煮四五沸,冷服之半升。日二服,得小汗为瘥。〔卷·嘉〕

  (五)案经∶杀鬼毒尤良。〔卷·嘉〕

  (六)又方∶夫人冲冷风欲行房,阴缩不怒者,可取二七粒,(嚼)之良久,咽下津液。并用唾涂玉茎头即怒。〔卷〕

  (七)又,闭目者名 子,不宜食。〔卷·嘉〕

  (八)又方,食骨在腹中,痛,煮汁一盏,服之即止。〔卷·心 ·嘉〕

  (九)又,骨刺在肉中不出,及骨者,(捣吴茱萸)以封其上,骨即烂出。〔卷·心·嘉〕

  (十)又,奔豚气冲心,兼香港脚上者,可和生姜汁饮之,甚良。〔卷·嘉〕

  (十一)微温。主痢,止泻,浓肠胃。肥健人不宜多食。〔证〕

食疗本草简介

食疗本草》,食疗专著,3卷。唐代孟诜撰,张鼎增补改编。约成书于唐开元年间(713~741年)。一般认为此书前身为孟诜《补养方》,张鼎补充89种食疗品,又加按语(冠以“案经”,或作“谨按”),编为本书。共载文227条,涉及260种食疗品。诸品名下,注明药性(温、平、寒、冷),不载其味。正文述功效、禁忌及单方,间或论及形态、修治、产地等。首载菠薐、胡荽、莙荙、鳜鱼等食蔬。尤以动物脏器疗法与藻菌类食疗作用之记载引人注目。所录食疗经验多切实际,药物来源广泛,充分顾及食品毒性宜忌及地区性,为唐代较系统全面之食疗专著。原书早佚,敦煌曾有残卷出土,近代有辑佚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