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神农本草经·署豫》

  (旧作薯蓣,《御览》作署豫是)

  味甘温。

  主伤中,补虚羸,除寒热邪气,补中益气力,长肌肉。久服耳目聪明,轻身不饥,延年。一名芋,生山谷。

  《吴普》曰:薯蓣,一名诸署(《御览》作署豫,作诸署,艺文类聚,亦作诸),齐越名山芋,一名修脆,一名儿草(《御览》引,秦楚名玉延,齐越名山芋,郑赵名山芋,一名玉延)神农甘小温,桐君公甘(御引作苦),无毒,或生临朐钟山,始生,赤茎细蔓,五华白,七月实青黄,八月熟落,根中白,皮黄,类芋(《御览》引二月八月采根,恶甘遂)。

  《名医》曰:秦楚名玉延,郑越名土诸,生嵩高,二月八月采根,暴干。

  案《广雅》云:玉延,薯豫,署蓣也;北山经云:景山草多薯豫;郭璞云:根似羊蹄可食,今江南单呼为薯,语有轻重耳;《范子计然》云:薯豫本出三辅,白色者善;本章衍义云:山药上一字犯宋英庙讳,下一字曰蓣,唐代宗名豫,故改下一字为药。

神农本草经简介

神农本草经》又称《本草经》或《本经》,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,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,代代口耳相传,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,成书非一时,作者亦非一人,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、总结、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,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。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“七情和合”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,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。在李时珍出版《本草纲目》之前,该书一直是被看作是最权威的医书